Skip to main content

缓存插件

添加缓存插件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后端压力,对后端进行有效的保护。 缓存始终是一把双刃剑,在为后端提供有效保护的同时,也容易导致数据一致性的错误。因此在什么时间、什么样的api上使用缓存,还需要开发者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适当的选择。

数据蜂巢的缓存插件的设计思路是优先保证数据一致性,其次是通过缓存对后端进行保护。所以在缓存的触发条件上,会设计的比较严格。

我们先看一下如何配置缓存插件 选中一个api,之后在请求方向上点击添加插件。之后在弹出的插件面板中就可以对该插件进行配置了。

用户可以选择query、header和cookie中的参数来命中缓存。为了尽可能降低因为用户错误输入而误命中缓存的风险。query和header的参数需要提前定义,之后在这里选出来,只有cookie参数支持手动输入。当用户添加多个条件时,条件之间为并列关系。添加的条件越多命中缓存的要求也就越严格。

另外,开发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决定缓存的有效时长。单位是“秒”。

完成配置之后,可以在调试环节测试一下缓存是否生效。 我们的缓存设置是有效期30秒,命中条件时header里面的user_porperty参数。当我们第一次请求时,header里面的user_porperty=1。返回状态码:200。表示第一次请求已经成功获得了后端的响应。


接下来,我们在30秒内,仍旧让header里面的user_porperty=1。多次尝试调用。这时我们发现返回的状态码已经变为201.这表示我们的响应结果来自网关的缓存。